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积极响应政策,防范落实不到位引起的冬季供暖用气紧张

2021-10-18 10:17:58    来源:大众证券网
近年来,随着供暖季节的到来,北方区域采暖用气量骤增,燃气保供相对紧张。《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指出,天然气成本波动明显加剧,冬奥会与采暖季用气高峰叠加。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表示,根据最新监测,预计未来3个月(10-12月)冷水将进一步加强,并进入“拉尼娜”状态;加之近期国际天然气成本高企……这些因素都对冬季天然气保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今年的能源压力下,行业从业者开始隐隐担忧,今冬北方会否再度面临供暖用气紧张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各界对今冬燃气保供高度关注。近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系列文件,并召开多项会议,号召行业上下游齐心保供,保障民生。

政策持续向好 行业喜忧参半

我国北方区域冬季烧煤由来已久,其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和空气污染现象历来被诟病,成为威胁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和国家环保事业的一块顽疾。因此,早在数年前国家便推出“煤改气”政策,将烧煤改为更为清洁环保的天然气。“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于2020年收关后,今年6月,财政部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国家再次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中央财政支持,仍将持续至2025年。

“煤改气”工程的重头戏在京津冀地区2+26通道城市,雄安新区的建设、冬奥会的保障等均对京津冀提出了不小的要求。河北省成为最受关注的代表省份,该省清洁取暖自2017年开始,已正式运营近5个年头。

回望这5年,一方面,清洁取暖成果丰硕,“煤改气”从源头上着手,在改善民用能源结构和空气状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6月,河北省省长许勤答记者问时提到,该省累计完成农村地区气代煤、电代煤等清洁取暖改造1125万户,有效改善了区域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多家企业表示,由于能源供给侧对销售政策的执行偏差,进货和销售倒挂问题突出,导致终端燃气企业经营困难。对这部分企业来说,成果与亏损并行,可谓喜忧参半。

企业落实不到位 倒挂销售惹争议

“出现上述情况,或与企业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关。”一位行业人士表示。我国天然气一般是由上游企业开采,通过长线管道销售至下游燃气企业的场站,再由场站的管道输送至千家万户。根据国家对“煤改气”的保供政策,明确了该部分燃气的门站价格(上游卖给下游)和销售价格(下游卖给用户)按居民价执行。

不过,据上述人士介绍,在实际运营中,能源供给侧的开采供气端向接驳销售端之间实行“先交高价后返差价”的购气方式,加之天然气定价机制冗杂,拉低了整个上下游的流程效率,也滋生出诸多不必要的争议。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河北省燃气倒挂、返还不到位、上下游企业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家下游供气企业表示,按今年其与上游企业目前已签购气合同来看,合同内未明确农村煤改气的居民气量,且价格依据行情预测将远高于国家规定的门站价,但终端仍按居民价格执行,成本的积压或让下游企业维持经营步履维艰。且近期国际天然气成本频繁创新高,倒挂现象或将更甚。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协会人士表示,以北方广大区域冬季用气量来看,“先交高价后返差价”的购气方式使得各下游企业每年需垫付大量资金,以致现金流紧张,面临巨大的压力。采暖季结束后才能陆续启动返还核定工作,周期往往长达一年,部分下游企业还未拿到上一年的返还款甚至未完全拿到2017年、2018年的返还款,就得马上缴纳本采暖季的预付气款。除了返还周期长外,还有煤改气用户数据的核定问题,存在“不完全返还、部分根本不返还”的现象,下游企业对核定结果普遍存在争议。

实际上,国家和地方对于“煤改气”的价格指导与争议解决方案一直都在探索中前进。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2017年出台《关于印发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意见的通知》,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陆上管道天然气供农村“煤改气”采暖用气门站价格,按居民价执行。自201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多次指出,上游供气企业对民生用气,特别是农村“煤改气”要保价保量。今年,河北省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今年天然气供用气合同签订和油气管道保护等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于居民和非居民用气界定不清的气量,由地方政府负责认定,三大油气企业与农村燃气企业先按照居民价统一结算。

该行业协会人士坦言,几乎所有燃气企业都承受着上游对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压力。在此情况下,下游企业既承担了巨大的民生保供责任,又连年倒挂销售,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下游企业倒挂高达数十亿元,对企业经营积极性和供气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科学确定用气量 保障民生是第一

冬季供气关乎民生,在“保价”的同时,“保量”同样重要。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居民用气消费总量占国产气比例约为30%,国产气可覆盖其需求,现行的门站价格制度可保障国产气供应民生用气时的基本利益。

根据河北省发改委信息显示,2021年采暖季,河北省预计天然气消费量达135亿方,其中农村煤改气居民需求量75亿立方米。但前述下游企业反馈,按今年其与上游企业的已签购气合同来看,并未明确冬季农村煤改气的居民气量。

一位华北当地从业人员介绍,今年初上游企业公布2021-2022年销售政策,规定燃气企业按照夏季用气量的1:3比例签订采暖季合同气量。若以城市比例为参照,上游公司给出的这一比例并无不妥。然而,农村地区不存在大量工商业用户,实际河北地区夏冬用气峰谷差值很大,基本在1:6-1:10,部分地区甚至更大。若按1:3比例,则冬季供气量将明显不足,或存断供风险。

量价齐保引重视 上下齐心谋长远

众所周知,居民采暖用气作为刚性需求,由政府定价,价格缺乏弹性。若源头涨价,难以顺价传导。行业协会人员称,近年来国家农村“煤改气”保量保价供应政策在华北、山东等冬季民生用气量占比大的区域一直没能全面落地,尤其是在今年夏季天然气表现出“淡季不淡”的情况下,给保供雪上加霜。

诚然,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和地方再度出手。

国庆前夕,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储气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督导暨2021-2022年供暖季供气保障专题调研会议,河北省主管部门建议国家能源局督导上游气源企业,与存在缺口的燃气企业足额补签供气合同,三大油供“煤改气”用气,全部执行居民用气门站价格;补签合同气量不能完全参照天然气现货交易价,国产气和进口管道气要优先保障居民用气等民生用气需求。此外,还建议国家层面尽早出台据实核算农村“煤改气”相关办法,明确规范核算流程,统一核算标准。

今年来,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能源局,以及下辖各市发改部门不仅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而且对采暖季保供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相继出台了要求做好今冬采暖季气源保障、农村“煤改气”保量保价、农村“煤改气”先按居民价付款后清算、落实天然气供用气合同签订、规范农村天然气销售的政策等一系列文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企业执行贯彻的效果还待加强监管。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民用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双碳”环保事业是一个长线工程,“煤改气”保供更是重大民生工程,上下游应通力配合,尤其是政企之间、上下游之间,要拧成一条绳,下好一盘棋,互相合力,互有取舍,才能推动改革,实现整个行业长远的共同利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引起 冬季 供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