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阳光下的咖啡果:云南省全力推进咖啡产业精深加工转型之路

2024-08-16 16:18:18    来源:今日热点网

观世界,才能有世界观,2024年7月,来自北京达罗捷派国际学校的Eric、Ivan、Carol等11位同学正式踏上云南这片热土,探访云南澜沧的咖啡种植产业,深度接触“从豆到杯”全产业链,发现茶啡行业的潜在机遇,了解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如何影响当地社区,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与习俗。以全项目式学习方法寻找乡村振兴之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深挖云南多元的文化资源,做循序渐进的研学课题,围绕云南这个独特的地方和文化,在不断的改变课题的研学广度和深度。从而让同学们与当地的一切事物和人产生更多情感上的强链接,让旅行和研学变的更有意义更可持续。

以下的调研洞察来自两组学生共同的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一手的现场访谈帮助我们打开云南咖啡产业的冰山一角。文章略有整合以及删改。

十月份的清晨,在云南省一处拉祜族村落里,挂满红色果子的咖啡树,被阳光镀上金色的光晕。随着太阳的升高,咖啡园内的空气中弥漫起淡淡的咖啡香气。咖农们穿梭在树间,双手熟练地摘取着成熟的咖啡果实。直到天色渐晚,再背着一筐筐红色的果子,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返回住所。

这片大山里,正悄悄地发生着变革。近年来,云南许多的咖啡企业,都在寻求从初级生产到精深加工的转型。

27年前,雀巢等国际咖啡品牌在南北纬25°之间的纬度带寻找最优质的咖啡豆。云南凭借其合适的地理位置、气温和气候条件,吸引了这些品牌的关注。据金树咖啡工厂的办公室主任张权英介绍,当时云南政府与雀巢签订了一份协议,承诺按照保护价收购咖啡豆,云南咖啡的产业化种植由此开始。在初期,云南咖啡几乎完全依赖雀巢作为主要客户。

位于普洱市宁洱县曼芽乡的漫崖庄园,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创立的。据漫崖庄园今天的总负责人张芮分享,当年,她的母亲带领一批农民开山种植咖啡豆,以满足雀巢的需求。除了商业考虑,她的母亲还希望通过这一产业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虽然关爱特殊儿童的工作,最终没有推动得很成功,但漫崖仍然成功地带动了一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助力了脱贫与振兴。

同学们与漫崖庄园总负责人张芮女士交谈

1988年到1990年代中期,云南咖啡豆的产量从几千吨、几万吨,一路涨到了十几万吨。开始出口之后,绝大部分的咖啡豆来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场。

2000年左右,由于国内咖啡市场发展较快,销往国外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了。据金树咖啡工厂办公室主任张权英说,2016年至2017年间,咖啡行业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咖啡商在种植地收购咖啡豆的成本,高于豆子的出口价格,形成了“倒挂”现象,导致两年间的出口量大幅减少。

张权英还补充道,当时,每公斤咖啡豆的平均价格在12-15元之间,但生豆的生产成本至少需要16.8元,甚至最高的在20元左右,而星巴克一杯咖啡的均价在30-35元左右。星巴克以一公斤的咖啡豆制作的饮品,利润可以达到3600元,云南本地一公斤生豆的售卖价格仅为该利润值的不到 1%。

 

 

云南本地咖啡企业漫崖咖啡庄园负责人张芮表示:“只售卖原料的话,在市场上难以获得话语权。” 然而,云南咖啡产业仍面临加工技术短板,比如冻干加工技术不成熟且设备依赖进口。在走访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所有企业中的共性问题:除了金树咖啡工厂、漫崖咖啡庄园等生产端为主的企业,即便是全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咖啡交易服务平台云南咖啡贸易中心,也未拥有成熟的产品端加工技术。

并且,诸如普洱市等咖啡产地地处边境,当地人才稀缺,生产技术、研发及营销人才均不足。生产技术人才的短缺,使得咖啡豆的加工流程难以优化;研发人才的匮乏,致使咖啡产品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营销人才的稀缺,则导致优质的咖啡产品难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云南咖啡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产量提升是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许多生产者强调咖啡豆的高品质,但为了维持这种品质,成品豆的年产量也往往受到限制。

仅凭生豆的批发,产品结构单一,这使云南咖啡的供应缺乏稳定性,也造成了利润空间较低等不利情况。云南咖啡想要摆脱低端困局,需要从单纯的生豆批发转向更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

云南作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产出省,近年来在提升自身咖啡产业曝光度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在宣传和品牌建设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接受度依然有限。

为此,我们采访了多家当地企业,其中,漫崖咖啡庄园的总负责人张芮介绍,他们宣传营销的主要策略包括积极参与展销会和咖啡节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等。此外,他们还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等线上渠道提升曝光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咖啡企业都能在宣传和营销上投入大量资源。张芮指出,尽管他们在大城市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咖啡的认知仍然有限。这些地方不仅缺乏基础设施,而且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接受度也较低。因此,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宣传效果有限,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来提高人们的认知和接受度。

在大城市中,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星巴克和瑞幸等知名品牌,这使得云南咖啡的知名度仍然不足。金树咖啡工厂办公室主任张权英指出,打造云南咖啡的品牌需要大量的资源,这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例如,《2024年进一步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中提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年内新增完成5000万元以上设施农业实际资产性投资的,按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奖补;对完成1亿元以上实际资产性投资的,按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补。此外,一些企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等企业,充分利用本地原料优势和技术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的速溶咖啡粉,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要呼吁所有咖啡从业者,大家一起来把品质提升起来,让老百姓切实体验到,就可以更好地回馈社会了。”张权英说。

咖啡的精深加工,指的是对咖啡豆进一步加工,包括深度烘焙、咖啡因的提取,或是将咖啡豆加工成速溶咖啡粉等。对于咖农们来说,精深加工的推广也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来获得更高的收益。

云南的速溶咖啡原料和加工技术优异。在加工过程中,多数工厂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咖啡的香气和口感。漫崖咖啡的销冠产品,便是用当地小粒种做的三合一速溶咖啡。

然而,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咖啡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倾向于手冲咖啡、精品咖啡和深入的咖啡文化体验,而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速溶咖啡。张芮表示,同行之间会打趣说,我们速溶咖啡的目标受众是“上了年纪的姐姐们”,或是奶奶级别的人物。虽然她也想向年轻人的市场发展,但一直缺乏好的营销手段。

2022年,云南省印发了《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提高种植与加工品质、环保处理、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与市场扩展、精品庄园建设与产业融合、金融与科技创新支持等六大方面。这些政策覆盖了咖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云南咖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2024年3月22日从云南省农业厅获悉,云南省2023年咖啡生豆产量达到了14.6万吨,产量占全球的1.08%,精品咖啡率和咖啡精深加工率分别提升到22.7%和5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云南省政府对咖啡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以及农民们对咖啡种植的热情高涨。在精深加工方面,云南省不断加强咖啡产业链的建设,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咖啡加工企业,推动了咖啡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据统计,同年云南省咖啡精深加工产值达到了1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0%。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表示,云南省力争在今年达到30%的咖啡豆精品率,以及80%的精深加工率。为完成这一目标,达到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及优化,精深加工还需要咖农掌握更丰富的种植与加工技能,不仅关注技术的提升,也实现思维的改变。

在推进精深加工的基础上,云南省也在推进咖啡产业的全方位深化转型,不仅致力于提升品质和扩大国际市场,同时还注重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2022年,全球咖啡的总产量达到1036.5万吨,而云南咖啡仅占其中的1.1%。为了推动云南咖啡走向世界,当地政府与企业采取了多元策略和措施。例如,漫崖咖啡庄园抓住中老铁路的出口新契机,带着精深加工产品,参加东南亚国家的展会。该条国际铁路的全线通车运营,链接了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和老挝万象市,打造了一条连接广东、云南与东南亚的国际货运通道。铁路的建设增强了云南咖农们的出口意识,尽管中国的咖啡产业相较东南亚国家历史较短,但凭借优良的性价比和品质,国产精品咖啡在东南亚市场上仍然受到了广泛欢迎。

同时,云南的咖啡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注重可持续发展,让产业更加无害,环保、自然友好。例如,水洗法是常用的咖啡豆处理方式,即在咖啡豆发酵后,用水清理干净其残余的果胶和其他杂质。如此一来,虽然能保持咖啡豆的原味,但需要大量清水。据张权英介绍,在过去,每处理一吨咖啡鲜果需约20吨水,但如今,云南的咖啡商们通过创新,大幅减少了水的使用量,通过改进工艺,循环利用水源,将用水量从最初的20吨降至15吨,甚至仅需约200公斤。后来,当地的咖农还将处理咖啡果的水用于灌溉农田,进一步节约水资源并保护了生态环境。

写在末尾,短短8天的云南咖啡之旅在紧锣密鼓的行程中落下了帷幕,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解开云南咖啡产业的所有全貌,但是,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交谈,我们看到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机遇。

这次经历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产业的发展远比课本上描述的要复杂得多。从咖啡种植到加工、从本地销售到国际贸易,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让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发展一个产业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影响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产业发展中的困难。技术短板、人才匮乏、品牌建设等问题,都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解决。但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努力推动产业升级。

最后,我们不禁思考:作为中国的年轻一代,我们能为云南咖啡的产业发展做些什么?也许现在我们还无法直接参与产业发展,但我们可以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对社会的洞察力。未来,我们也许能用所学为咖啡产业贡献一份力量。(彭嘉淇 王靖博 梁丝薇 牛祉晗 韩忠夏 吴刻学 夏文迪 刘加贝 张行健 于依航 张羽鹤)


关键词:

相关阅读